色彩乱搭配——
一套正规的穿戴由:西装、衬衫、领带、西裤组成,西裤的选色相对容易,只要你选择一些例如:深蓝、黑、深米色之类的百搭颜色就可以了,但是如果要西装、衬衫、领带三者搭配得好就有点难度了。
在这里介绍一种较稳妥的方法:领带不要选太花的,工作服订制,以深灰色为宜,衬衫选择白色的是较保险的方法,西装为深色,三者之间的色差不要太大,尽量是同一各色系的,这样整体上看起来就会舒服。
不断增长的服装消费能力
有一个历史镜头曾经震动业界,工作服,那就是:1981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服装展销会上,消费者排队**新装,把展览馆的通道挤得水泄不通,最后把展台都挤破了!这说明在**之初,爱美的人性回归引起中国人对服装特别巨大的渴求。
事实上,**至今27年来,中国服装的消费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:
一阶段在1979年至1984年,我们称为数量型阶段,人们热衷于追求数量上的满足,新品一出即形成**风潮,而且多多益善。
二阶段在1985年至1996年,我们称为品种型阶段,人们开始追求服装品种的丰富,定做工作服,以满足不同的生活内容对不同服装的需求。这个时期催生了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。一次发布在1986年。此后国家服装研究中心每年两次发布服装流行预测,不仅引进国际潮流,订做工作服,而且创造了国内新的时髦,使社会上的服装品种迅速丰富起来。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当时的盛况:*至**的1978年,中国居民用于服装消费的部分仅为278.5亿元,到了1993年,全国衣着消费零售额已达1994.6亿元,是1978年的7.2倍。
三阶段在1996年至今,我们称为品牌型阶段,这个阶段中国各行各业掀起了创牌的热潮。企业纷纷搞CI形象工程,人们开始关注工作时间的着装形象,以提升产业、行业和职业团体的形象,“职业服装”被提上议事日程,被社会广泛关注。成为新的经济亮点,因此催生了1998年的首届中国职业装博览会。从此,中国职业服装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,走上了长足发展之路。
中国服装在1994年以总产量70亿件稳居世界之后,产量继续不断攀升,已成为中国职业服装消费的有力依托。